大皖新闻讯 1944年2月,年仅13岁的胡文藻参加新四军。几个月后,机智勇敢的胡文藻和一位老侦察员一起圆满完成了送信任务,还从伪军手里缴了两支枪。在部队期间,胡文藻当过侦查员,剿匪便衣队队长、警卫班长,排长等,荣立过三等功三次,获得过“剿匪模范”荣誉称号。
6月20日下午,在合肥市庐江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病房里,大皖新闻记者采访到了94岁的胡文藻。
13岁加入新四军,是大家喜爱的“小鬼
1931年6月14日,胡文藻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大王山。大王山位于鄂皖西南交界的湖北蕲春山区,山川美丽,物产丰富,是新四军游击队活动的要地,也使当地群众更多地接受到革命教育,“知道打日本鬼子,保家卫国,自愿参加革命队伍。”
胡文藻年幼时,父母突然故去。随后,胡文藻来到了生活条件还不错的大伯家生活。
大伯是一位支持革命的开明人士,他的家成为当地新四军开会的地点。胡文藻白天帮大伯家放牛,晚上就经常跑到新四军开会的房间玩。
新四军在当地的主要工作有两点:一是发动群众,组织青年参加新四军;二是宣传共产党的政策,争取地方士绅支持新四军,解决军队枪支弹药和物资严重不足等问题。
耳濡目染之下,胡文藻萌生了参加新四军的念头。在几经申请之后,1944年2月,胡文藻如愿加入新四军。虽然胡文藻才13岁,但他干事麻利、机智勇敢,很快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个小同志,亲切地喊他“小鬼”。
胡文藻回忆,“当时参加的是新四军沿江纵队,跟老侦察员陈克润后面搞侦察工作。”
圆满完成送信任务 还缴了敌人的枪
1944年下半年的一天,胡文藻接到参加新四军后的第一个任务——上级安排陈克润和胡文藻把一封信送给桐山冲的新四军第5师某部政治委员钟子恕。
老人讲述战争年代的战斗场景。
两人乔装打扮成当地山民的模样,胡文藻把信藏在衣服领子里就出发了。“沿途要经过日军的炮楼、碉堡,这些地方敌人封锁得很严,如果暴露了非常危险。”胡文藻向记者介绍说。
路上,两个伪军走过来对两人喝道:“站住!干什么的?”陈克润有外地口音,怕他说话引起敌人的怀疑,就按照事先约定装扮成哑巴。胡文藻上前说道, “我们去桐山冲走亲戚,”然后指着陈克润说,“这是我哥哥,他是个哑巴,不会讲话。”
伪军听了以后半信半疑,继续纠缠不休。这时,胡文藻看到路边有家小饭店,就灵机一动,称早上没有吃饭,现在肚子饿了,要去饭店买东西吃。
胡文藻两人进了饭店,两个伪军也跟着进来。陈克润、胡文藻点了两碗面,表面上不动声色,心里却在紧张思考着如何摆脱这两个敌人。
滚烫的面条端上来后,陈克润悄悄给胡文藻使了一个眼色,胡文藻马上心领神会。两人同时端起碗,把滚烫的面泼到两名伪军脸上。没有提防的两个家伙立刻捂住眼睛惨叫连连,陈克润和胡文藻趁机上前把两人的枪缴了,迅速从饭店后门跳河跑了。
两名伪军跑到门外,找到帮手来追陈克润和胡文藻。两人隐蔽在一块大石头后面,将枪管露了出来。敌人看到了枪,就不敢再追。陈克润和胡文藻一溜小跑前往桐山冲,圆满完成了送信任务。
当时才13岁的胡文藻,第一次参加任务就受到了上级的表扬,“信也送到了,还一人缴了一支枪,做得很好。”
听到鬼子投降消息 我们高兴极了
在敌强我弱的艰苦环境中,胡文藻和战友在宿松、蕲春、黄梅、太湖一带山区活动打游击。
胡文藻回忆,“大多数情况下是白天隐藏,晚上行动。生活艰苦,缺衣缺粮。”有时被敌人围剿,在深山老林几天都吃不上一餐饭,只有吃些野果野菜充饥。
“我们和日本鬼子正面作战少。因为我们的武器太落后了,我们经常是临时集中,马上又分散。按照上级指示,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打击敌人。”
老人听力不太好,女儿在转达记者的提问。
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。胡文藻跟随部队正活动在大别山区岳西、太湖、蕲春一带。说起当年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,胡文藻兴奋之情溢于言表,“哎呀!当时高兴极了,大家都高兴得很!”
新中国成立后,胡文藻担任过望江县人武部军事教员,潜山县人武部干事,黄佰区武装部长。1956年转业分配到安庆地委,后又分配到太湖,先后担任过供销社干部股长、副主任,县食品公司经理,百货公司经理,县农机厂一厂、二厂厂长、支部书记,工业局副局长、局长、党组书记,最后在太湖县经贸委党组副书记岗位上离休。2022年,胡文藻被授予“安徽省第十届福星”称号。
2001年和2004年,经太湖县县委提议,胡文藻担任新四军太湖县研究会第二届、第三届会长。
记者手记: “你们不要为难人家”
这是一次在病房完成的采访。采访中听闻的一件“小事”让记者久久难以平静。
据其家人介绍,尽管已经进入鲐背之年,胡文藻身体非常好。多年来,老人养成了早上去公园锻炼的习惯,每天步数基本上不少于7000。
三女儿胡亚琴介绍,5月24日清早6点多,在去公园锻炼路上,胡文藻老人被一名骑电瓶车的人碰倒。送医后,胡文藻在太湖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一直高烧不退。6月6日,转院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。胡文藻的三女婿汪平介绍,老人在高烧昏迷中好像懵懵懂懂之中回到了战争年代,“不停地说‘冲啊’之类的话”。
而让人动容的是,老人清醒后的第一句话是,“你们不要为难人家。”在医院照顾老人的几位女儿在听到这句话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,这就是我们的老爸,他遇到事情总是喜欢为别人考虑。
大皖新闻记者 赵明玉 许佳 见习记者 王浩 摄影报道
编辑 方伟阳
嘉旺网-实盘配资网-三倍杠杆-平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